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千百年来一直如此。无论是高高朝堂,还是僻野民间;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明百姓,对于过年都是十分重视的。“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唐朝诗人周宏亮的诗句描写出故乡除夕的浓浓年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文学家王安石这首著名的七绝诗描绘出我国古代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场面。
过年自然有年味。那么,何谓年味?
年味,就是过年时特有的味道。这种味道可以吃出来,可以穿出来,可以走出来,也可以在思念,团圆和忙绿中感受出来。年味不仅有滋有味,还应该是有形有色,例如要给中国年披上一种颜色,那必定是有如旺火一般的中国红。自远古时期那一把“红”火驱走年兽起,“红”本身“吉祥如意”的意蕴便注定亘古不变。总之,中国年味,是热热闹闹,是大吉大利,是春运一票再难求,冰封的路再难走,也挡不住游子归心似箭和思乡情浓的脚步。
浓厚的年味代代相传,古来如此,于今犹盛。我住在南方的一个小农村里,农村的过年风俗一般是从小年开始。小年是在农历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这天,家家户户都开始打扫屋里卫生。因扫尘的“尘”字与陈旧的“陈”字同音,这就意味着从这一天开始除尘布新,以崭新的一面去迎接新的一年。随后,人们可以准备年货了。走在商场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过年的痕迹,包装得红红火火的年货顿时引人注目。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八起,一连三天,是广东省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花市。迎春花市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民俗景观。它不但呈现了古老的岭南地区汉族群众的春节习俗,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迎春花市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从而形成自己的花卉语言。在这几天,各家各户都会去到当地迎春花市购买桔子,花卉等盆栽回家装扮。买回家的桔子盆栽,我们通常会在上面挂几封利是,寓意大吉大利。
细心地人们翻开日历便发现,今年过了腊月二十九就直接到正月初一。上网翻阅资料才知,这是由于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间相对运动变化造成的。不管怎样,这一天要做的事还是很多。比如,贴春联、团圆饭、守岁... ...每年到了这一天,爸爸总是领着我,把去年的春联撕掉,然后贴上一张张红彤彤新的春联。年夜饭是除夕的重中之重,全家老少齐聚一堂,一家团圆,杯盘交错。老人祝福后生步步高升,晚辈敬祝长辈健康长寿,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享受天伦之乐。
农历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点烛烧香,祭拜祖宗和敬祀神明,鞭炮声此起彼落,接连不断。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拜到正月十五元宵这天才算过完年。不管什么年代,过年都是第一位的,喜庆而隆重。拜年的花样年年层出不穷。铃声响动,电话传来悦耳的拜年声,一声声祝福像一股暖流来自电话的另一端;信使敲门,送来精致美丽的明信片,一句句祝福呈现眼前,让人倍感欣慰;手机短信更加方便快捷,打开手机一条条拜年短信让人喜笑颜开。神州大地,处处都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当,一串串火红的灯笼被取下来的时候;当,一串串鞭炮燃尽最后的时候;当,日子滑过正月十五的时候,这个喜庆欢闹的年总算是过完了。过年的味道,真是总也品不完,从除夕,到初一,再到十五的拜年声中,由淡变浓,由浓变淡,然后,从年初到年末,开始新的期待。年年如此,循环往复。于我而言,漫说年味,何尝不是人生一个未尽的话题?
(邵泳欢)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