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慵懒的阳光碎碎地落在低矮的瓦房上,折射出一种老旧温馨的气息,安静,却又是那么的祥和。忽而,伴着一声清脆的老旧式单车的拨铃声,光着脚丫的孩童成群结伴地从巷子里跑了出来,小小的手里攥着从父母那讨要来的几毛钱,递给推着自行车等候着的老人。老人慈爱地露出笑容,满是老茧的食指愉悦地拨动了下单车上的铃铛,而后搬了个小凳子,叮叮当当地敲了起来。
叮叮糖即是麦芽糖,先采用上等的糯米、小麦使用传统手工熬制而成黄得透亮的粘稠物体,而后经过制作者的反复拉扯,从而变得洁白晶莹。叮叮糖究竟产自于哪里,我不得而知,我只记得在那福建的一个小村庄中,我的孩童记忆中,总是那么期待午后的阳光爬进巷子里,然后眼巴巴地望着窗口,生怕漏了一点响声。待我听到心中所期待的铃声,便一只手拉扯着外公的衣角,一只手指着门外,嘴中发出“我要吃叮叮糖”的乞求声。若是外公点点头,同意了,便欢喜地握住外公的手,迈着步伐往外蹦跳。若是外公抿着唇,指指我的几颗蛀牙,我免不了要捂住嘴,难过上整整一天。当时的梦想便是:快点长成大人,然后吃很多很多的叮叮糖!
叮叮糖生产出来的时候是一大块白色的固体糖块,在贩卖的时候需要贩卖者将其敲击成小块的糖块,然后用袋子包装贩卖。因为在敲击的时候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从而被大家唤作“叮叮糖”。这里所描述的“叮叮糖”名称由来是如今大众的解释,然而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叮叮糖”有着另一种解释。当时流行着凤凰牌的单车,是那种老式的,还带有铃铛的单车。那时,卖叮叮糖的老人便有这样一辆单车,到了巷口,他也不吆喝,拨动几声铃铛,让那脆生生的声音回荡在巷子里。因为那一声声的铃铛声,我们不约而同的将老人卖的糖唤作是“叮叮糖”。我们那时对“叮叮糖”的看法有两点是深信不疑的,一是除了老人这,没有人的糖叫做“叮叮糖”,二是没有人的糖像老人这里的糖一样好吃。随着成长,这两点在我心中一直都没有变过。孩童的执拗,就像《小王子》一书中所写到的一般:“尽管世界上有无数朵玫瑰花,但他的星球上那朵,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那朵玫瑰花,他浇灌过,给它罩过花罩,用屏风保护过,除过它身上的毛虫,还倾听过它的怨艾和自诩,聆听过它的沉默。”世界上有很多的叮叮糖,属于我们童年的叮叮糖却只有一个,那种甜而不腻的味道穿透过回忆的纱窗,绘出我们心中最珍惜的图案,然后以一种温柔的姿态潜入我们的梦想,给予我们长大后所无法轻易享受的快乐。
越是成长我便能够越体会到,的确,没有一个叮叮糖能比得上当年巷口吃到的那般使我甜蜜满足,那般牵绕着我的味蕾。前些年,在深圳与朋友逛街的时候,恰巧遇上看到了一家店铺里有出售叮叮糖。这样的场景与儿时的记忆相重叠,我当即买了一袋叮叮糖,价格不菲,一小包十个不到便要二十元。让我失望忧伤的却不在于此,而是过度掺杂了添加剂产生的甜腻香味与机器拉扯产生的不适应口感。失去了传统手工制作的叮叮糖,那已经不能称之为叮叮糖了。无论是广州琶洲的长街小巷贩卖的传统手工花生糖,还是已经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叮叮糖,很多时候,我们都明白,我们并不单单是为了吃而买,而是为了一种对于传统的留念情怀。
成长总是让人措手不及,转眼之间当年买叮叮糖的孩童已经长大,当年卖叮叮糖的老人也已经不在了。偶尔回到福建,像儿时一样扒拉着窗口往外看,恍惚地以为自己又听见了“叮叮叮”的铃声,一回过神,却发觉是隔壁家的孩童在拨弄自己的小单车。看着日益消失变味的叮叮糖,我很想说:
“时光你走得太快了,但请不要带走我记忆中的叮叮糖。”
(笙谷)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