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在线
第三版
当前位置: 首页>>校报在线>>第203期>>第三版>>正文
潮风汕食——圆

圆是潮汕话“丸”的读音,无论作为主菜还是小点,圆在潮汕美食这卷读不尽的书册里,都是最不可忽视的一页。圆,象征着团圆、圆满,也正因如此,各色圆便作为潮汕大地喜宴上的主角,闪亮登场。

中华大地所有地区的美食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显其地方特色。潮汕地区也不例外。潮汕的圆里,最有代表的是海鲜圆和贡品圆。

外公的寿辰,是每年的重头戏。在正月初二舅舅们陪着阿妗们回娘家之后,在细姨姨丈回城以前。

这顿庆寿宴在我们这大家族比年夜饭还重要,可谓集庆寿、团圆、祈福和送别于一宴。这几年的寿宴,我也被妈妈拖去打下手,开始帮忙大妗张罗这顿重要的团圆庆寿宴,其中一道菜,便是潮汕虾枣。

潮汕虾枣,顾名思义,这道鲜虾做成的虾圆独具潮汕风味,单是新鲜海虾这味主要食材,便无奈地划去了泱泱中华的大部分地域。食材之外,有些繁琐的做法才是这道菜肴的特色之处。就拿海虾来说,整虾做的虾枣不易成型,下锅的时候容易散;但剁成末又影响虾肉的质感。因此,海虾必须切成段,再撒上切碎的钱葱(即荸荠、马蹄),二者和着少许面粉拌匀,就可以下锅了。在我小时候,自家做的虾枣是有腐膜(豆腐膜)包着的,那样不容易散。可是后来,老妈发现不包着腐膜的虾枣口感更好,腐膜这所谓“鸡肋”,便弃之不用了。

老妈负责下丸子,我手持长筷负责捞。只见老妈拿汤匙将馅料挤成约摸圆形,轻轻一盖一翻,馅料便顺着汤匙滑下锅。挤、盖、送,一气呵成。长筷在油鼎里跳跃扫拌,虾枣被金灿灿的油裹着缓缓成型,此时满鼎虾枣滋滋作响,鲜香四溢。待得虾枣色泽金黄,我便得将其捞起一一装盘。这时老妈在一旁催,动作要快,否则虾枣过火口感就输了。虽然春寒未了,但守在大鼎前的我和老妈早已满头大汗。每每这种时候,我才明了,每年的寿宴,家中勤劳贤惠的女大人们,仅凭一双巧手做出多而精的两桌佳肴有多么不容易。

刚出鼎的虾枣装在青花瓷盘里,缀着一撮葱翠的芫荽,金黄诱人,还冒着热气。挟一粒蘸些甜酸梅酱,一口咬下,外脆里嫩,鲜虾弹牙,钱葱爽脆,浓郁的海鲜、清甜的草本裹着微妙的果味,一缕缕交错融合,在舌尖盘旋绽放。每一次咀嚼,唇齿间都能尝到潮汕的大海与土地的滋味。有句话叫什么来着?“好吃到舌头都要吞下去了!”就是这个感受。

除了虾枣,宴席上还有墨斗(乌贼)圆。墨斗圆的美味可与著名的潮汕牛肉圆媲美。一陆一海,一乌一白,有如太极八卦掌控着玄妙的味蕾世界。而牛肉丸作为潮汕美食代表之一,更可大书特书,但篇幅有限,便暂且按下不表,下次再专门开个专栏来写一篇牛肉丸的吧。

说回墨斗圆,如果说潮汕牛肉丸名满天下的话,那墨斗圆便是云深不知处的隐士,未曾闻其名。而一旦尝到了滋味,那种惊艳之感,必将终身难忘。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有一年过节,团圆饭的时候,老姐因为吃不到墨斗圆的遗憾表情。那个时候我并不觉得墨斗圆好吃,清清淡淡的口味,还不如包心贡丸吃得爽快。只能说那时太年少,有眼不识荆山玉。现在在广州,满大街市都是包心丸子,却很难寻到墨斗圆的踪迹。突然清楚潮汕人为何恋家,逢年过节就算塞车晚点也得拼着赶回家一趟,是为了去祭拜先祖,去祈求神明保贺,更为了家乡那一口食。粿品、圆子,就是这样留住了潮汕子女的乡魂啊……

外公寿宴桌最后上的是汤。我被嫲嫲喊去上汤。揭锅的刹那,温和的热气迎面而来,没看见象牙白色的墨斗圆,只见满锅浅紫色的圆子。我愣住,问嫲嫲这是咪(什么)圆?嫲嫲说就是墨斗圆哩。我再愣住,怎么墨斗圆染色染成这样了。嫲嫲笑着说,伊甲紫菜作寨煮哩!(它跟紫菜一起煮嘛!)我才真正明白紫菜这种百搭食材真是紫色的,只不过她的紫色染在了圆润的墨斗圆上,煞是好看。迫不及待地捞一颗紫色的墨斗圆吃,依旧弹劲与咬劲十足,淡淡的墨斗肉甜味,一丝丝弥漫整个口腔。墨斗圆不同于牛肉丸有着浓浓的牛肉味,而是那种清淡的类似章鱼的自然鲜甜口感。要知道每颗墨斗圆都会做得很大颗,所以每次有墨斗圆的宴席,都能够大饱口福。

外公的寿宴在正午,每年天公作美,阳光浓暖,大厅天井,两桌三代,琼浆佳肴,金黄深红浅碧,清淡爽口浓郁。笑语欢声,觥筹交错,能不快哉!

而时至冬至,最难忘的恐怕是菜头圆了。菜头圆算是粿品,这在写粿品那篇文章也有提到。菜头,即白萝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冬至吃菜头圆最好不过了。冬至等嫲嫲拜神,将贡品一一请下的时候,就是开鼎烙菜头圆的美好时刻。菜头圆切片烙着吃,蘸点三渗酱、沙茶酱,或者干脆蘸酱油,怎么吃都不会腻。

到了晚上,奉上一碗热腾腾的冬至圆尚好。姜薯是只有家乡出产的作物,在其他地方还真的找不到,有道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也正因如此,但凡姜薯做的菜,便是最正宗的潮汕菜。而做冬至圆,便得先把姜薯擦成薄片,再将糯米粉和团,加点米红提色,搓红白两色圆,寓意合家美满;水烧开,下糯米圆和姜薯,加些白糖,滚了便可以盛碗。拿小红碗盛着在大红神桌一字摆开,待拜神结束后,方撤下享用。只见红白丸子晶莹剔透,姜薯片微卷,二者浸润在浓稠的甜汤里,一勺入口,甜润软糯。这在寒冷的冬夜,给人莫名的暖意。在潮汕的说法里,冬至是“添岁”。还记得去年冬至,一家人围着喝冬至圆。大妗说:“喝了这碗冬至圆,你们就大一岁啦。”我说:“如果过年算长一岁,生日算长一岁,冬至再长一岁,一年长三岁,这么算起来,我真老啊!”大妗笑着应道:“所以往后给人祝寿,不要说长命百岁,要说长命三百岁。”

吃圆的乐事总是很多的,但从这些圆的本身延伸出去,便是整个潮汕平原的饮食和时节变化。从古老的越族繁衍成为今天这般壮大的潮汕子女,无不遵循着自然的时令和先祖的传承。最美好的莫过于最自然的。因此,初一十五,冬至端午,一季一节,总有着不同的时令粿品、圆子,被勤恳的潮汕人民送上神桌,再请下虔诚享用。而海风依旧吹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海潮来了又去,月光下的岭海名邦,守候着一代又一代的潮汕子弟。 (黄盈)

上一条:读书百宜录——张恨水语录

关闭

广州航海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80873号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