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过年更是自古以来辞旧迎新必不可少的风俗习惯,潮汕地区的过年风俗更是热闹且极具仪式感,到处洋溢着新年的喜乐气息。
潮汕的过年,有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习俗活动。
农历十二月初八送神,家家户户提前一两天就要准备好“红桃粿”、“发粿”和橘子在这一天作为祭品来拜老爷还功,保一年以来的平平安安。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路神明上天述职,同样要摆上祭品敬拜。即日起,每家每户都需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要清洗,潮汕话叫“采囤”。
每年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是我国传统节日除夕,潮汕人称为“过年”,俗称“廿九夜”或“三十夜”;除夕夜过了12点,便是一年之首,即春节,将这两个节日合称为“过新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大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家家户户制作“鼠壳粿”,也称茨壳粿(由于其粿皮是取田埂野生的一种叫“鼠壳”的草熬成汤汁,调入猪油及糯米粉制成,制成的鼠壳粿是黑色的,正如那草汁的颜色,所以称之鼠壳粿)。每年除夕前一二天做“鼠壳粿”也慢慢成为一种潮汕习俗。
除夕,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圆饭。团圆饭后,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放在一个红包中,俗称“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过年夜守岁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家家户户鸣放鞭炮。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小孩子一大早梳洗换上新衣服,贴对联。
潮汕部分地方也会在正月初一这一天“营老爷”(即抬着神像巡游夸胜),这是潮汕一项隆重的传统民俗活动,一般在农历正月、二月进行。旧时,潮汕“营老爷”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隆重和最出名的是潮州府城“营安济圣王”,为期三天的仪式和复杂的游神形式,反映了潮汕游神民俗的盛况。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礼物颇薄,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所谓“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正月初前几天,大人携小孩带上大桔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年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桔、槟榔,贡品功夫茶,客人赠上大桔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桔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正月初七这天,每户人家上到老下到小都得吃七样羹,七样羹又称七样菜、七宝羹或七种粥,是潮汕、闽南地区春节时独具特色的一种汉族食俗。七样羹是指: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兰”等蔬菜同煮,寄寓“新春发大财,久合各人”。吃七样羹更是代表着潮汕地区人民对新一年的生活及运势的美好寄望。
潮汕地区地大物博,对于过年习俗在不同地方更是各具特色各有异彩,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跟传统精神,其中的精髓更是需我们去慢慢体会的,这便是我们的大潮汕,一个遍布美食与美景,充满着浓厚地方特色的地方。
(谢苗纯)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