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民国四大才女》让当初那个语文不好的我从此走上了追随文学的道路。如果没有《民国四大才女》或许就没有现在这个待在校报记者团的我。一页一页的孜孜不倦,那个时段离乱的生活一直在我的前方引诱着我,让我迫不及待地走近她,掀开她的面纱。在那繁忙的高二里,在三个晚自修挤出来的三个小时里,我穿越了时间,来到了民国才子才女的身边,仿佛她们的爱情与生活就整整切切地发生在我的身边——那些恋恋不舍、那些生死离别,那些历经苦难的文学……通过它,我真正地了解了张爱玲和胡兰成、林徽因和梁思成、萧红和肖军、陆小曼和徐志摩的悲壮美丽的爱情故事,也感叹他们对于文学的坚持。那一年,文学为我打开了它的大门。慢慢地,《倾城之恋》《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走进了我的生活。从此,我对文学的热爱便一发不可收拾。
文学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他会让你爱上一个角色,爱上一种性格,爱上一种情怀,爱上一座城市,爱上一个年代,爱上一种文化。
读《民国四大才女》我爱上了张爱玲、林徽因、萧红、陆小曼和徐志摩;读《倾城之恋》我爱上了上海、“市井”文化和民国;读《浪漫是一种病》我爱上了三毛和荷西;读《活着》我爱上了“富贵”;读《山居笔记》我爱上了余秋雨,还有“历史的暗角”和“文人”这个字眼;读《撒哈拉沙漠的故事》我爱上了流浪文化和哑奴,读《夹边沟记事》我会爱上河西走廊和劳改犯……
如果可以,我希望走在民国的上海,脚踩大理石,撑一把油纸伞,赏两旁骑楼,一览其风华。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可以迷失在灯红酒绿的夜上海,我可以紧张地看一份今日的早报,或许我会跟着家人逃离这个危险的地方,又或许那样无知的我会在从天而降炮火下死去。但是这又有什么好怕的呢?“我”只是死在了生活里,死在了文化里、文学里。
在国庆,我满心欢喜的去了广州的荔枝湾,希望可以看到那历史悠久的西关大屋。而确实,我看到了。但是,更让我惊喜的是,我看到了那一间挨一间的几平方米的广州旧小卖铺:有卖水果干的(用大玻璃储物罐装果干是以前店铺的经典做法),有卖茶叶的,有卖清补凉的……我不禁猜想在19/20世纪的广州人民的生活。都说广州人懂生活,不知道那时候的他们是如何一句、一句的问价和精挑细选的呢?还有在那潮湿阴暗的老式住宅区里的楼梯为什么会如此的窄呢?(可能也就只有半米)那时候的老人又是如何上楼的呢?满载而归的家庭主妇又如何回家?途中,我偶然遇见了李小龙的故居。一入景区,我便遇到了一位老者。他拿着一部相机,正专注地拍着照。起初,我还不知道这是一个文化爱好者,问了一下他确切的李小龙故居位置后,他便心情大好的指着一个方向跟我说在那里,而且还主动地告诉我有一个在这里住了八十年的老人回来了,穿着绿色的上衣,在给大家讲故事呢,应该还没有走,好运的话,遇到他,就可以知道很多故事了。然而,在我兜了一圈后,仍然也看不到那位老人。我有点失落,但可能,他只是去了某个地方,又开始了一个年代的演讲……或许文学不只是一本书,文学更是一种情怀,一座故居,一个老人,一段生活,又或是一个年代……
时代在发展,也使人富裕,但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仍然那么“贫穷”。就在我因看到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旧当铺而雀跃不已,拿出手机拍照时,一个中年妇女从旧当铺里走了出来,去倒垃圾。我被吓了一跳,想不到这里还有在住人。不知道这家人是否迁来广州而租下的屋子,还是祖传的呢?不知道我的兴奋会不会丢人现眼了呢?她肯不肯让我进去看一下屋子呀?应该不会打扰到人家的吧?但是,令我失望的是——等妇女回来后,看见我还在拍照,就嫌弃的说了我一声:旧屋有什么好拍的呢?经她这么一说,因打扰到人家生活的羞愧一点、一点地泛上了我的心头。我只好收拾好脸上僵住的笑容,默默地离开……但是我禁不住想,她肯定不是广州本地人!因为广州本地人不会不以自己的文化而骄傲,更何况现在的我是在老城区……
(黄珍庭)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