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在线
第三版
当前位置: 首页>>校报在线>>第204-205期>>第三版>>正文
谈写作三题

一、要有两个“丰富”

有一位数理成绩喜人而写作拖后腿的学生要我指点迷津、传授心得,我问他:“你喜欢写作吗?”答曰:“不大喜欢”。我说:“要培养这份感情,否则,对你谈写作就是对石头弹琴,你应该认识到练好写作会让你如虎添翼,你的好文章会是你的好帮手,要转变态度,拿出兴趣来开辟一块自己的练笔园地,辛勤耕耘,自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年飞逝,这位同学欣喜地告诉我,他的作文已有进步,要我再传心得。我说:“我这个隔行还不算隔山的人体会到,要有两个‘丰富’,才能写好文章。一是语言丰富,二是思想丰富。思想贫乏,敲(写)出来的东西打动不了读者,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习语言以及增加人生阅历来不断跟奇思妙想和更为深刻的新见解、新感悟不期而遇,从而让思想日趋丰富;虽有感悟有想法,构思起来却搜肠刮肚,找不到恰当的词句来表达,也只好望洋兴叹,所以文辞要足够。两个‘丰富’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我接下来讲,为达此目的,要在语言的百花丛中做一只勤劳的蜜蜂!在消化好各门教科书的同时,要尽量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料和各方面的知识,一遇到阅读障碍,就要及时查清并默记,与其马马虎虎看完十篇,不如认认真真品透一篇,这要养成为终生的习惯;要做个有心人,让看电视、听广播乃至聊天都成为改善语言、扩展思路的机缘。我只举三例来证明大众口语的生动性值得一学:某人抓一把花生米递给对方说:“香香嘴”,这就如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那样,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要比“尝尝”来得新鲜生动吧;某人夸赞说“这条河已能对得起鱼虾了。”这样说要比“这条河的水质已有改善”来得风趣逗笑儿吧。中国作协会员周淑娟女士向我夸赞茉莉花香袭人:“车上一盆花,花香一车人”,既有顶真格,又有活用格,这样的语句散发着芬芳的气息。

在生活的流水中还要做一条活跃的游鱼!要游玩游览游历,要多做好事广交友,让自己的人生阅历丰富多彩起来。我读过《文汇报》上的一首诗,大意是说,一块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砸得小草“哎哟”叫疼,惊动螳螂慌忙躲逃,吓得小孩连声呼救,引起一连串的祸端后,安顿在乱石堆中,多年后被泥土野草掩埋。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的经历,寓意深刻,一块石头竟然也会让作者思潮澎湃、浮想联翩,成就高级别的诗作。所以,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的浪花;认真感受生活,悟出其中哲理;严肃思考生活,总结出一些规律;及时记录下你的幸福、快乐、友谊、感动、忧伤、醒悟……

日积细流,终成江海,有了这两个“丰富”,就会有话可说,有话善说,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

这位同学听得很带劲,又问我如何选材,选材有三个取向:选择令你感动的材料,选择令你感到饶有趣味的材料,选择令你感到已经思考透彻的事理。只要是亲身感受的,不拾人牙慧,就能写出有个性的好文章。只要选材有意义而且新鲜,哪怕写得乱,我也乐意帮你修改甚至推荐给报刊。听我这么一说,他像迎来久违的阳光似的笑了。

二、简洁是美

苏联作家契珂夫说:“简洁是美,使人愉快”;反言之,冗长是丑,令人不悦。好文章当长则长,但不要刻意追求长,而要追求言约情深,言简意赅,短小精悍,以短取胜。

《受伤的蝴蝶》全文仅500多字,感人至深,荣获上世纪末亚太地区中学生华语作文大赛特等奖。按照苏轼的谆谆告诫:行文当行于所当行,当止于不可不止。假如遵守高考作文“不得少于800字”的蛮横规定,该文恐怕就要有失简洁而落马了。2014年习近平的新年贺词,以凝炼而亲和的口语、700余字的短篇表达了丰富而高远的立意,用最简洁的华语去打动世界,很给力。《开罗宣言》汉语版共248字,号召中美英三大盟国同仇敌忾,力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简洁明了,殊可观。古文《鱼,我所欲也》仅有51个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样极其简洁而又贴切生动的文字,成为激励我国一代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的旷世杰作。朱熹的《劝学说》全文仅36字,言简意深,发人猛醒,可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简洁的名篇举不胜举,名篇的简洁叫人痛快。

孟德斯鸠曾说:“演说家担心深度不足,每用长度来补偿,这就苦了无辜的听众了”。一针见血地揭示了造成“冗长”的一个思想根源。岂不知“长未必深,短未必浅”?简洁的文稿让人感到清清爽爽,冗长的文稿让人感到拖泥带水,硬着头皮去读,苦了编者,还可能苦了广大读者。

何以简洁呢?

简言之:构思要缜密,避免叠床架屋;句子要凝炼,尽量少用长句;材料要精选,做到要言不繁。

“简洁”并不绝对排斥“长度”,长而不冗就好,长而不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就好。“长篇论说文还要在说理的主线上不妨流露些性情,且用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段来助兴。”(余光中语)兴致来了,虽长而不觉累也。

三、作文角度“新”更好

我们知道“文贵在新”:或题目新奇,或选材新鲜,或结构新巧,或语言新雅,或见解新创,或角度新颖。要做到全新,国无一子;要沾点新味,努力能及。本文以《写在“爱莲说”之外》这篇诗化散文为例,说说“作文角度‘新’更好”。

先将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丁可先生的这篇佳作列下:

真实的莲,是有泥味的。

一篇没有泥味的“爱莲说”,时人趋吟至今。

莲在朱墨下有一千种表情,谁画出了她的九曲柔肠?

莲在诗行中有一万种倩姿,谁写出了她的婉转衷情?

出水的莲,总缭绕着泥的气息。就像初打的粮食,那种拂之不去的泥土气息。就像新摘的水果,那种丝丝缕缕的根的气息。就像临盆的婴儿,那种血乳交融的母性气息。虽无明显泥迹的莲,她脱胎于母体的泥味,已遍及骨髓深入灵魂。

这时,泥在水下,在莲下,烘托着女儿的美丽。泥怀抱着藕,那是莲的孩子,仿佛慈祥的外祖母。

莲啊,你们是否为出身于泥而曾痛苦?

低头看母亲的时候,荷叶上的水珠,可是你们的清泪?

我爱依依眷恋着泥的青莲,我爱莲从出水到颜色落尽那泥味不绝的真纯。我爱夏雨秋露,敲给水听敲给泥听的歌。

是的,在颤动的水下,在朵朵女儿荷的脚趾下,那是沉默无言的泥,与世无争的泥,那是我们圣洁的母亲。

丁可的这篇佳作好在“角度新颖,意象纷呈,情景交融,富有美感”,但笔者同样欣赏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爱莲说”托物言志,精炼至极,既描绘了莲花的美好形象,又着重赞美了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节操,值得千古传诵。

丁、周二位墨客以大致等量的篇幅歌颂莲,以不同的角度看待泥:周把“泥”当作贬义的形象,丁把“泥”当作褒义的形象,皆言之成理,写之传情。丁可写莲:“依依眷恋着泥”,即使出水后,也“缭绕着泥的气息”,那“脱胎于母体的泥味,已遍及骨髓深入灵魂。”“就像初打的粮食,那种拂之不去的泥土气息。”“低头看母亲的时候,荷叶上的水珠可是清泪?”丁可写“泥在水下,在莲下,烘托着女儿的美丽。泥怀抱着藕,那是莲的孩子,仿佛慈祥的外祖母。”“在颤动的水下,在朵朵女儿荷的脚趾下,那是沉默无言的泥,与世无争的泥,那是我们圣洁的母亲。”农民的儿子丁可先生对土地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他的笔下,“莲”与“泥”被人格化了,灵动起来。二者的亲密关系被写得淋漓尽致,贴切而动人。这样写不仅令人折服,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刷新了古文“爱莲说”,一新读者的耳目,让文坛闪耀出一束新的光芒!

换个角度写就是新鲜。我们都知道“其笨如牛”这句老话,那是把“牛”当作贬义的形象。鲁迅先生却用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自己对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我们也说“要做人民的老黄牛”。作文角度“新”更好,因为它能兴奋读者,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还因为它能推动文学的进步。

能写得紧扣题目,文从句顺,简洁明了,是基本功;引导学生做到作文“角度新颖”,则是进一步要留意争取实现的目标。 (摘)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

上一条:南华寺“禅悦行”活动小记

关闭

广州航海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80873号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