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党委宣传部
 学校主页  首页  部门职责  青年媒体中心  校报在线  获奖与荣誉  理论学习  资料下载 
理论学习
学习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学习>>学习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正文
广东创新高校思政教育 帮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人民网广州12月8日电(记者 邓圩)岭南暖冬,大学校园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中山大学的大榕树绿得浓郁,华南农大的紫荆依然缤纷,华南师范大学的异木棉为绿草坪铺上了一层花毯。

  “你的样子,就是未来中国的样子。”

  站在绿意青葱的大学校园,清脆的铃声带着学生们的自行车掠过,操场上砰砰的篮球撞击着青春的欢声笑语。

  青春的校园,多彩的生活,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课题:当前青年学生面临“三多”——思想碰撞多,人生梦想多,社会诱惑多。在复杂的社会情况下,如何给学生一个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青年学子能否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广东省委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省委宣传部组织高校专家学者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结合广东实际,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生动论证和有力阐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效增强高校师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最热门的“马克思主义研修班”

  凡是聚集年轻人的地方,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

  中学毕业的第一个暑假,热爱旅行的汤子珺在海外旅行中发现,与其他国家青年的交往中,自己常常“有理说不出”。

  “我们已经是世界前三的经济体,我们到底有多强,道路自信是什么?”她发现自己在话题中只能做一个追随者。

  正因为这样,汤子珺一进大学就找学长打听如何尽快掌握“工具”。

  当然是加入“马克思主义研修班”(以下简称“马研班”)。

  在中山大学,每一位带着跟子珺同样疑惑的新生都会得到这样的答案。

  这个听起来很严肃的“马研班”已经开办了23年,从最初的每期35人扩大到近200人,名额总是供不应求,是中大校园里最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研修班,大一开始报名,到大二才有机会加入。

  已经是信息管理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汤子珺说,“马研班”授课不同于传统,主要由老师带领学生深读经典,师生在争辩、对碰、研讨中不断发现真理所在。

  “马研班”开给汤子珺的必读书单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邓小平南巡讲话》《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传》等。“‘马研班’就像一个思想源泉。我从来没有想到,这些以前只是在我的考试中出现的名词、题目,成为活生生的思想吸引了我,给了我营养。”

  读完《马克思传》,大一新生刘雨婷也深受触动:“17岁的马克思已心怀社会、心怀世界、心怀整个人类的发展,反观自身,早已过了17岁的我们理想在何方?”一头扎进“马研班”,刘雨婷感到充实:“学习马克思,学习他的信仰、坚持、胸怀与抱负。我不想四年以后成为平庸的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家国理想的人。”

  23年前,李辉刚刚进入中山大学工作的时候,正是“马研班”开班之时。现在李辉作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担当着传播有力度的思想的重任。他介绍,中山大学跟踪调查10年发现,“马研班”的学生毕业以后多数在工作单位中成为中坚力量。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对记者说,当代青年思想敏锐、知识广博,充满自信,学校要做的是“引导他们内心脱俗,超越日常生活那些琐碎的体验,真正拥有自由的精神和独立的思想”。

  “你要在他玩儿的地方跟他们玩。”

  “‘在华师,有哪些神奇动物?’最近热映的《神奇动物在哪里》,今晚,‘纽特’也来华师找神奇动物啦!”

  这是12月4日的“晚安华师”内容。

  拥有2万多名粉丝的“晚安华师”“紫荆青年”天天刷爆华南师大学子的“朋友圈”。

  两大“热号”来自于华南师大的“青网计划”工作坊,与全校80多个公号形成强大的“微矩阵”,覆盖3.5万名在校学生,是华南师大“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他们为何能够在学生中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

  “你要在他玩儿的地方跟他们玩。”华南师大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赵淦森说得很形象,就是要走进学生们的“朋友圈”:“还要带着他们玩儿。”

  在青网计划工作坊,同学们开发出贴近青年人话语体系的阳光文化产品,用年轻学子的表达方式,将传统枯燥乏味的大道理式“说教”变成现代潮流易被接受的“微产品”,以短、新、快为特色的网上“青课”“微课”,建造了学生们的网上精神家园。

  “组建青年志愿者网络工作坊,是为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有效汇集、梳理和分析大学生思想意识方面的‘喜怒哀乐’,并及时开发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网络产品,反馈好声音,传播正能量。”华南师大校长刘鸣打了个比方,学生和老师的自媒体就像地下的泉水,修了渠道、搭建平台,泉水就能流入主流。

  负责“青网计划”工作坊的赵淦森在华南师大还是个“网红”。

  “青春演播厅”是华南师大校园网络推送的一档校园电视访谈节目,参加节目的是在学生中有影响力的青年教师,在现场跟同学们分享成长故事。

  国内一流大学毕业,留学海外名校,入职国际大公司,这是当代不少年轻人的梦想。而赵淦森续写了这个梦想的下篇——“为了不做祖国崛起的旁观者,我辞去在甲骨文的工作……这就是我的家国梦想和担当。”那一天,赵淦森在青春演播厅讲了一堂“思政课”,诠释了当代青年的家国情怀。

  每期节目单条信息的点击量超4万,“青春演播厅”捧红了“淦森哥”等青年大学生心目中的男神、女神,打造出汇聚正能量的学生“朋友圈”。

  赵淦森虽然带着本硕博学生,但他的实验室长年有不同年级系别的几十个孩子,他的微信朋友圈有4900多个好友,这些天天叫着“淦森哥”的孩子喜欢跟着他、学着他,一起成长。“用技术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会思考教育的不均衡,思考能为社会做点什么,主动性发掘出来了。”赵淦森辅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导留守儿童、边远地区孩子学习,让志愿者足不出户支教。12月4日学生带着作品参加“亚太信息科技大奖赛”,获得大学生组优秀奖。

  育德树人,就是一条长长的主线,牵着高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校园生态有它内生的原因,也有学校主动的推手,把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作用力用到了一块,目的就是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有力度的思想 有温度的陪伴

  在中山大学,新生入学前都会收到一份作业——在家乡、在社区做一件公益活动。

  “没有什么比在公益平台上进行思政教育效果更好。”中山大学医学部的青年自愿者无论在社区还是山区都小有名气。辅导员徐睿告诉记者,医学生们在服务大众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体会到患者就是自己身边亲切的人们,体会到地区医疗水平差异,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立德树人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灵魂。

  华南师大校长刘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华南师大师范生占43%,一年2000多名师范生毕业。“这是什么概念?1000个师范生如果毕业后做教师、从教35年的话,一生将影响350万个人。所以责任非常重大。”刘鸣说,量大面广、影响深远,单是从这一方面,我们在师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绝不敢懈怠。

  正是这种不敢,道出了高校在育德树人上的认真、谨慎和沉甸甸的责任。

  李辉说,思政教育和学生人格成长不是两张皮,要结合起来,增强政治认同、国家认同、价值认同。他深深感到理论工作者的责任。“这正是当代青年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对广东高校提出要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广东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融入教育科研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增强高校师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做到真学懂真信。”

  “一方面要学生爱听,另一方面不能迁就学生,大学应该通过理性的思考,提高学生理论的修养、思考的水准,太娱乐化就庸俗化了。”这是华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的坚持。

  正是带着这种教学创新的思路,华南师大每门思政课都有社会实践、主题调研。陈金龙也把自己的“当代中国重大思潮研究”课题带进课堂,有意识引导学生在参与讨论学习中了解当代。

  李辉主张学生写学习心得,需当做学术论文研究来做。目前,首批中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集正结集出版。近两年,中山大学学生给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部60多位老师的课程评分达到94分。

  2015年春季学期,广东在全国率先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到现在,共计上课1100多人次。

  当时,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告诉同学们:“自由的精神和独立的思想,不是和社会对抗,而是要脱俗,青年需要超越自我。”

  陈春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源于四个自信,“我们需要自己的表达工具和系统。话语体系的建立是自信来源,建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己的话语体系就是大学的责任。”

  在广东高校,无论是思政课老师,还是专业课老师,正形成一种共识——将教书与育人,立德树人融为一体,正是教育的高境界。

  这就是李辉说的“形成一种合力的支撑”,是刘鸣所说的生态——“大学其实就是要形成一个好的生态”。

  采访结束的时候,想起看过的最近一期“青春演播厅”。“青春演播厅”每一期主题都是在学校3.5万名学子中海选产生。这一期主题是:“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这,可能就是千千万万高校学子的心声。

上一条:南方日报评论员: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上)

关闭

广州航海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80873号

访问量统计: